麻雞苗在飼養的技術方面要注意哪些問題
選擇雛雞是獲得較高繁殖率的關鍵步驟。為了培育生長發育相同、生長速度快的雛雞,有必要對新生雛雞進行選擇和分組。經驗豐富的孵化人員,主要根據雛雞的孵化時間和“肥、毛、骨”的外觀,通過“先看、兩摸三聽”的方法,粗略區分雛雞的強弱及其優缺點。一般來說,新生兒的選擇可以根據下表所列的項目進行:失明、癱瘓、殘留雛雞、畸形雛雞和過小、太弱的雛雞應予以消除。
(1)嚴格控制體重和限制飼養:肉雞的飼養方法與3周齡前產蛋雞或肉雞基本相同,體重應在3周齡后控制,限制飼養應在3周后進行。目前,限制飼喂量的方法被廣泛應用于控制雞的體重,而飼料能量和蛋白質水平則隨著雞齡的增加而適當降低。飼喂量的限制主要取決于雞重的變化和雞的品種。
(2)提高麻雞種苗的均勻度:麻雞苗產蛋量高峰沒有消失,全年產蛋率主要是由于雞群均勻度不一致所致,均勻度是衡量肉雞體重分布的一個指標,一般要求雞群均勻度在70%~80%之間。
(3)加強肉雞的光管理:照明是控制雞生長、促進蛋成熟和產卵的重要措施。繁殖階段的有限飼養必須與光控制同步進行,即在繁殖期間控制光照,在雞達到有性成熟期前逐漸增加光照時間,并保持校長的光照時間直到蛋產卵高峰消除。
當然,每個品種的特性也應嚴格按照要求選擇。在選擇了一萬只雛雞后,根據雛雞的力量和力量分組飼養。每群的大小以300一500只為宜,一般不應超過1000只,雛群過大容易互相踩踏損傷。條件單位,小雞脫毛后,進行雌雄鑒定,然后根據女性群體進行飼養。這樣,既可以克服強欺凌、大欺凌、公眾欺騙母性的現象,又可以根據每個雞群的不同情況喂食所需的日糧,方便了管理工作中的不同處理,為培育生長發育整齊的健康雞奠定了良好的基礎。
雖然新生雛雞是分群選擇和飼養的,但將來仍會有不同力量和大小的個體,因此在孵化和繁育期間,也應注意鑒定和聚類工作,任何時候都會挑選出弱小個體,并分組撫養。